“也許只有拉薩的陽光能讓我快樂”,坐在拉薩老城區(qū)的“零重力”酒吧里,豆豆改掉了她的QQ簽名。來西藏不到一個月,豆豆已把自己當成了“拉漂”的一員。
沒有人知道這個綽號何時叫起,盡管“拉漂”的字面意義一看便知,“但和‘北漂’不同,我們更多是在精神上的漂泊。”大昭寺前,李子愷曬著太陽,神情懶散。“描寫西藏的文字吸引我來到了高原,比如,安妮寶貝的《蓮花》”,他說。
高山、寺廟、酒吧,無論是長期曬著太陽的“拉漂”們,還是青年旅社里的短期“驢友”,無不被西藏的壯美景觀與神奇魅力所吸引,以前并不廣為人知的中國西南邊陲,已成為世界各國旅游者的圣地。
而在1959年前,西藏并不是人們心目中的“香格里拉”,落后的封建農奴制不僅阻礙了經濟與社會的發(fā)展,糟糕的交通狀況也使雪域高原的美景長期與世人隔絕。
站在布達拉宮后山的階梯上,看著遠處寬闊的街道與樓房,邊巴次仁心里有了新的打算。做了十多年導游后,這個畢業(yè)于西藏大學英語系的藏族男人,希望在今年購入一輛越野車,擴大自己的旅游生意。
50年來西藏基礎設施的改善為他的這個想法提供了保障。上世紀50年代,中國海拔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;1965年,中國打通了歷來被國際航空界劃為“空中禁區(qū)”的西藏航線;2006年,青藏鐵路建成通車,這條世界海拔最高、最長的高原鐵路,經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就有960公里。
目前,西藏有旅游業(yè)直接從業(yè)人員2.84萬人,間接從業(yè)人員14.2萬人,一支以藏族為主體的、具備一定專業(yè)素質的旅游從業(yè)人員隊伍已經初步建立。如雨后春筍般在拉薩誕生的賓館與酒吧,也為進藏的旅游者提供了諸多方便。平措康桑青年旅社、亞賓館的墻壁上,寫滿了各地游客的涂鴉和拼車計劃。
1980年后,西藏旅游業(yè)迅速從新興成為支柱,青藏鐵路通車后更是走上快速發(fā)展的道路。2007年,西藏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2萬人次,實現(xiàn)旅游總收入48.56億元,相當于全區(qū)GDP的14.2%,旅游業(yè)已經成為西藏經濟的主導產業(yè)。
值得一提的是,西藏旅游經濟迅速發(fā)展的同時,西藏也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自然保護區(qū)之一,藏戲、唐卡等當?shù)貍鹘y(tǒng)文化,更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與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