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文博會開幕首日,西藏展柜受人矚目。盡管西藏已是第三次參加,但今次與以往有所不同。
“我們這次主要增加了互動的內容。”西藏展柜的負責人普布卓瑪告訴記者,西藏展柜上的舞蹈表演、唐卡繪制、藏文書法、藏醫(yī)現(xiàn)場診脈,都是新內容。
文博會上的西藏展柜共一百零八平方米,中央是一個藏式小舞臺,身著藏式民族服裝的演員們每隔一段時間就登臺表演,載歌載舞,熱鬧異常。
盡管展柜上非常熱鬧,但打擾不了正在繪制唐卡的畫師。展柜一角,畫師蘸著金屬顏料,一筆一劃,全神貫注。一旁的攝影記者們看到難得的好鏡頭,紛紛對焦取景。
在北京親眼目睹唐卡制作,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,而要看到傳統(tǒng)的藏文書法和藏醫(yī)診脈,就更加難能可貴。藏文書法家南杰旺扎正在用竹筆蘸著醬油勾兌的墨汁,在木板上寫藏文,盡管記者看不懂藏文,但他的文字非常飄逸優(yōu)美。
讓藏文化“走出去”是西藏的藝人們參加文博會的不懈追求。這些藝人中也包括已經(jīng)七十五歲高齡的格薩爾說唱藝術家土登。
“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,現(xiàn)在西藏能表演的藝人都老了,這幾年搶救的工作進行得很積極。”老人是目前西藏格薩爾藝術傳承的“活化石”。一九八七年,他曾經(jīng)到英國王宮,參加世界史詩演唱會。這些年來,奔走美國、瑞士、希臘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意大利和中國香港、臺灣,表演格薩爾的次數(shù)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。
西藏展柜上,有公司推出兩個藏族動畫片制作項目,一是文成公主進藏,一是藏族長篇寓言《猴鳥故事》,希望借文博會尋得投資方。公司負責人格桑次丹說,用動漫形式傳播藏文化,既是一個時尚,更是藏文化傳播的新活力。
近年來出版的涉藏書籍、畫冊等也在展柜上占有重要一席。伴隨青藏鐵路等的發(fā)展,關心西藏的人越來越多,這些書籍銷路都不錯。其中既有藏文書籍,也包括譯成漢語的涉藏著作,包括《歷代中央政府冊封達賴和班禪史料文物、歷世達賴班禪敬獻中央政府禮品精粹》,瑞士藏學家米歇爾·泰勒的著作《發(fā)現(xiàn)西藏》,美國藏學家梅·戈爾斯坦的《喇嘛王國的覆滅》等,裝幀精美,受到青睞。
與其他展柜不同,西藏展柜上,香氣四溢。口渴了,可以在這里喝上一口酥油茶,體會藏族同胞的口味。而撲鼻的藏香來自拉薩堆龍德慶縣一家藏香廠的柜臺,廠商正展示他們手工制作的藏香,微微的香氣沁人心脾,詢價者絡繹不絕。
西藏展柜的負責人普布卓瑪認為,藏香是西藏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化的一個縮影。“西藏文化資源特別豐富,已經(jīng)申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,就有六十項,現(xiàn)在藏文化已經(jīng)慢慢走上了產(chǎn)業(yè)化的道路,下一步還要擴大,要走出去,走進生活,這是藏文化的活力所在。”
卓瑪說,到北京參加文博會,向全國、向世界介紹西藏文化,這種方式很好。